事到如今,每日优鲜可能对所有人说了谎。
7月29日下午两点,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大厅里,挤满了前来维权的每日优鲜员工,由于人数太多,现场已为讨薪的每日优鲜员工开设专门的维权通道。作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对队伍喊道:“我们从一早上就开始办理了,今天办不完的也不要抱怨。”
(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大厅)
同一时间,十公里外的朝阳区人民政府,聚集着几十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供货商。由于催债无门,他们将代表全国供应商向每日优鲜讨要说法。据作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下午14:39分,已披露数据的供货商欠款总额已达9800万人民币。
(部分供应商欠款清单 图源:供应商群聊)
员工同样一头雾水,一位每日优鲜员工向作者反馈,每日优鲜以除甲醛为由放假三天,而这三天却将公司的电脑全部转移,采购员工的账户被注销IP登不上去,7月28日召开20分钟的电话会后宣布原地解散,同时员工没有收到离职赔偿以及工资。
对外,每日优鲜向媒体宣布仍未“解散”,只关闭30分钟极速达业务,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但截至发稿前,每日优鲜APP所有业务均显示已暂停服务,每日优鲜总部已人去楼空,电脑等办公用品也已经被搬离办公地,采购员工对供货商表示,系统后台自己原本的账号也已经登录不进去。
如果只是部分业务调整,每日优鲜有必要至此吗?
01 376人头上的大山
376人,“每日优鲜债务催收群”里的人数。
江越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他的农村合作社已经给每日优鲜供了3年柚子,直到去年9月份陆续发现平台回款出现问题,今年3月便与供货商们一起到北京每日优鲜总部催收货款,截至目前仍有120多万账款未追回。
“每日优鲜债务催收”微信群,便是今年3月,江越们一起去要债时成立的联络群,没想到7月28日后,成了全体供货商的维权群。Vivian是每日优鲜的多年食品供货商,她表示每日优鲜从2021年年底开始发生付款延迟, 因为欠款不多,所以一直试图通过沟通解决,每天都在和每日优鲜的采购交流。
Vivian表示感觉到异常是在去年12月份,平台突然不付款了,于是便以断货为由要求回款。
“每次催款,平台会2万、3万象征性地给我们回款,哄骗我们继续供货, 所以我们的货一直供应到了今年7月份。”Vivian表示。
与Vivian对接的平台采购也一再向她保证,已经确认下一轮融资,资金不是问题。但昨天与这位采购沟通时,她突然哭了,突然被公司通知下岗,全员解散,没有任何解释,这位员工知道消息的时间和供货商们是一样的,7月28日下午两点,开会完后,全员解散。
“以前还能找到人,现在找不到人,我们是种植户,100多万对我来说压力非常大,我自己的厂房还抵押在银行。”江越表示自己快要崩溃,厂房加工也面临着停工,周一他会从福建赶到北京一起维权。
29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商聚集在每日优鲜总部讨要欠款。刘奇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前往现场,作为每日优鲜的员工盒饭供应商,她被平台拖欠了30万元货款,而家中还有病人急等用钱。
在现场作者看到,由于被保安禁止进入园区,现场供应商选择报警。面对出面调解的每日优鲜员工,有供应商崩溃表示:“我现在饭都快吃不起了。”
2021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亿元增加了34%。这些应付账款里包括三大类供应商货款:外包配送公司运费、营销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费。
而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在交给纳斯达克的披露文件显示,徐正早已未雨绸缪,成为香港公民。徐正的股份全部放在海外离岸信托中,截至2022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股东里,创始人徐正通过海外离岸信托持有每日优鲜8638万普通股,持股比例12.2%;其中,徐正代表联合创始人曾斌持有1749万股普通股,老虎基金持有7799万普通股,腾讯持有5588万普通股,持股比例9%。
但每日优鲜倒闭冲击最大的还是当初上市前入股的各地国资,2020年青岛国资、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20亿元(约合3.06亿美元)对每日优鲜的估值约为30亿美元。
02徐正真的跑了?
很多人怀疑这是场有预谋的撤退。
“先是北上天津关掉仓库止血,7月14号放出东辉,7月28号宣布前置仓全关,然后宣布晚上曝光出公司解散。”
现在食品供应商徐春只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策划好的。
从今年三月起,每日优鲜开始拖延徐春的货款,累计拖欠额达200多万元。在五月底时,徐春同数十家供应商一度通过法院与每日优鲜达成和解,双方约定7月28日每日优鲜支付第一笔货款,9月底再付一笔。
“平台的意思是,我们暂缓进货,回笼资金,后面再逐步付清。”徐春说道。但正是在7月28日这一天,每日优鲜宣布平台倒闭,这让徐春认为,平台是有意为之:“不然怎么会付款日和倒闭赶在同一天?”
平台一度给过供应商希望。7月14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这笔钱对于每日优鲜来说几乎相当于“救命钱”,但由于每日优鲜是美股上市公司,这次投资属于境外投资(ODI:Oversea Direct Investment),资金需要先置换成美元,一位投资人表示,正常情况下,需要3至6个月才能到账。
7月18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每日优鲜多位高管如徐正、曾斌、李漾、孙原等相继退出,法定代表人由曾斌变更为孙玉英。新增一名监事是宋文井。根据法律规定,法定代表人要为公司破产负责。
也有人已经闻到风声,6月1日每日优鲜的某名老股东,以市价九折一次性抛售1473万普通股,割肉离场。
2014年,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的徐正拉着自己的老部下曾斌正式开始了创业。CEO徐正是工作了十几年的联想老兵,一度被称为“联想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还做过两年联想佳沃集团的高管,负责水果事业部,有一定的生鲜业务基础;管物流的则是联想亚太区曾经的负责人,线上运营是某知名创业公司的COO,管采购的是原来佳沃全球的产品经理。
这样一流的团队基因自然得到了不少资本的侧目。据称,徐正甚至连公司名字和LOGO都还没有想好,就已经顺利拿到了光信资本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自成立以后至2020年12月,在6年间先后完成了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10亿元。2021年6月,每日优鲜以13美元/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不料上市即巅峰,此后股价一路下跌,从今年4月20日开始跌至1美元以下,直至当前仍没有好转迹象。
29日下午,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显示,徐正没有跑出国外,且公司高管都在北京,高层仍在联系投资人及买家。
但不少供应商并不认可这一说法,徐春对作者表示:“我们的货现在就在每日优鲜的仓里,为什么不拿出来让我们处理?”有供应商表示,徐正应当公开露面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令人信服。
03每日优鲜,还是不鲜了
多位接近每日优鲜的人士都对作者表示,这场悲剧根源于前置仓电商畸形的商业模式。
“我们与永辉的低毛利带高毛利模式不一样。”每日优鲜员工李敏对作者表示,每日优鲜以高损耗率、低毛利率的生鲜品销售为主,加上人力成本过高,导致平台一步步滑向今日的困局。
“说到底还是卖不动货。”另一位每日优鲜员工张华对作者表示,每日优鲜的毛利率从来就没有翻正过,销路也一直不畅通。
张华透露,在此前上海疫情期间,由于线下消费渠道阻断,市场对生鲜品的需求量激增。每日优鲜作为生鲜供应商,上海地区每月订单量从数千单飙升至五万单以上,然而这部分用户没有成为每日优鲜的“铁粉”。疫情一过,每日优鲜上海地区月订单量迅速萎缩至疫情前水平,即五千单左右。
自成立以来,每日优鲜就背负着沉重的流量焦虑。前置仓生鲜模式的天然特点是缺少自然流量。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今年上半年,徐正在内部主抓了反腐和降本工作,一些非必要职能人员被裁撤。
长期以来,每日优鲜通过地推的方式获取线下用户,但在徐正的降本增效改革中,地推团队成为每日优鲜改革的重点对象。
“地推的营销成本很高,你不送一篮鸡蛋,人家凭什么找你?而且接受地推的都是大爷大妈,薅羊毛行,但薅完就走,没有复购。”张华表示,在这场改革中,公司的地推人员从一千三百人以上,砍到只剩几十个人。而每日优鲜过去对地推人员出手大方,平均月工资可达到15000元。这意味着,每月千万级的支出,被缩减至近百万级。
取代地推战略的是“小B战略”。每日优鲜不再粗暴追求C端增长,而是向供应商角色转型。张华向作者表示,每日优鲜先后尝试向龙湖地产等企业供货,以及与京东超市合作。
以京东超市渠道为例,销售的商品将不再有“每日优鲜”LOGO,这意味着品牌进一步缩减对C端市场的营销投入。张华评价称:“其实就是京东的卖货能力强,我们太弱了。”
尽管B端战略的订单量无法与地推时代相比,但这至少让每日优鲜从无止境的巨亏当中获得喘息。
问题是,留给这家前置仓生鲜元老的时间不多了。截至7月29日,每日优鲜的美股盘前报价已经低于1美分,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新的金主,按照美股市场规则,每日优鲜将失去上市公司身份。
但在当前即时电商大退潮的背景下,徐正更多只能自求多福。根据供应商透露,除了品牌名以外,每日优鲜没有有价值的资产,其办公电脑都是租来的。对其它电商巨头来说,拯救一家崩溃的生鲜平台或许不难,但如何在低迷的市场中重整旗鼓,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