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物流助力稳外贸的九大举措

  中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稳外贸对于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意义重大。应积极发挥畅通外贸运输通道、促进外贸运输便利化、降低进出口环节物流成本、提高国际运输服务效率等作用,更好地服务稳外贸工作。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物流稳外贸的九大举措。

  一、物流通道稳外贸

  (一)强化中欧班列补贴政策,稳定“一带一路”外贸。 中欧班列为欧亚大陆的货物流动提供了新的运输通道,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运输组织和贸易合作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逐年快速增长,中欧班列成为稳定国际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在当前稳外贸的形势下,政府应继续加大引导、参与、培育市场的力度,集全国之力打造国家级班列集结中心,给予多元化政策支持。在市场培育成熟时采用补贴退坡政策,加快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引领的进程。

  (二)强化国际货运航线支撑,稳定“洲际”外贸。当前,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短板明显,对我国产业链和国际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应着力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增强航空物流国际竞争力,以高效畅通的国际货运“空中通道”稳定“洲际”外贸。加大对航空货运的政策支持,鼓励各种所有制航空货运公司采取租赁、购买等方式增加货机,壮大机队规模,发展全货机运输。鼓励航空货运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快递企业发展空中、海外网络。完善航空货运枢纽网络,对货运功能较强的机场,放开高峰时段对货运航班的时刻限制。放宽国际货运航权管理,扩大一类国际货运航线颁发国家经营许可范围,增强航空企业“洲际”货运经营活力。

  (三)强化国际海运的辐射范围,稳定“全球”外贸。中国国际海运在全球海运市场中主导力较弱,中国对主要国际海运通道影响力较小。应加快构建国际海运网络,发挥骨干航运企业作用,确保主要贸易航线不中断,为“全球”外贸提供有力保障。推进中国港口与各国海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与贸易伙伴国家间合作,加密国际海运航线,构建畅通全球的国际海运通道。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国际海运企业,提高国际海运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相适应的国际航运运营能力。

  二、物流新经济稳外贸

  (四)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稳外贸市场份额。我国跨境电商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是稳外贸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也面临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品牌培育保护滞后、维权成本大、税收制度变革快等方面的挑战。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其与自贸区、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融合发展;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鼓励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发展新型贸易形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经贸、具备国际金融能力的高端人才,推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发展。

  (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稳外贸内生动能。枢纽经济是利用交通枢纽或地理枢纽的集聚扩散功能,吸引生产制造、交通物流、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带动区域经济、辐射周边产业的新经济模式,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动能和增长极。《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明确127个城市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并提出打造特色鲜明的枢纽经济。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交通枢纽的聚集、组合和辐射功能,打通国际国内双向辐射大通道,把资源要素转化成经济产出,实现价值增值,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枢纽城市参与全球经济贸易的活力。应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搭建便捷的互联互通平台,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全球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能,培育物流、商贸、信息、结算要素聚集平台;强化辐射带动功能,促进枢纽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

  (六)大力发展供应链经济,稳外贸产业链地位。现代供应链是一种深层次的组织力量,能够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体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打造经济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重要支撑,更是全球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供应链是形成经济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进出口贸易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跨境物流企业向现代供应链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现全球化的原料采购、生产力布局、产品营销,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等,建立本地化供应链体系;鼓励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境外经贸公共服务平台。

  三、物流设施稳外贸

  (七)加快海外仓建设,稳外贸竞争效能。建设海外仓,对于构建跨境物流体系、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扩大外贸市场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外建仓既可以帮助出口企业抢占市场、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增加流通性,又能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的供应链效率、降低进口门槛,也是降低海外物流成本、缩短本地物流及退换货时间的重要方式。因此,应从三个层面推进海外仓高质量建设。政府层面,加快完善海外仓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跨境电商监管机制和透明公正高效的清关机制,在财税、外汇支付等方面制定鼓励海外仓高质量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建仓软环境;行业层面,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专家机构、骨干企业力量,制定海外仓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在海外仓头程运输、中端仓储、尾端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标准化操作,提升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企业层面,应加强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时动态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状况和用户消费习惯,建立完善海外仓高效信息交流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更高效的订单、库存、产品流转轨迹跟踪管理等,提升跨境贸易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八)加快通关一体化建设,稳外贸营商环境。区域通关一体化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和关区的行政界线,提高了通关效率,促进了贸易便利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关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应进一步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建设,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推进“单一窗口”和“一站式作业”,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打造更加高效的口岸通关模式;坚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加大对进出口企业金融和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完善口岸开放布局,加快自由贸易园(港)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制度创新,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九)加快外贸载体制度建设,稳外贸承载能力。外贸载体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保税区、自贸区、自由贸易港等外贸载体在保持我国进出口稳定增长、构建国际经济大循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更大的力度推进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基本、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建设,研究出台进一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促进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的经济新格局。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政府政策 ,交通运输,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