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一间新的仓库,最紧要核心的工作就是让仓库运行起来,实现仓库的常规化运营。这当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验:
第一个是时间窗口短
在保持现场持续运转的前提下,不太可能有充足的调整时间,通常是利用晚上,或者半天或一天休息时间。因此要进行大的调整,只能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确定详细的步骤,安排富余的人员设备,保证其顺利完成。
第二个是现场资源不足
现场的资源,是按照常规操作的需求配备的,而在现场运作早期有很多的调整需求,而所有的调整,都离不开人员、工具设备等资源,事实上,更离不开管理者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追踪执行的时间。资源不足,是现场不能尽快稳定,步入正轨的一大原因。
第三个是对旧有习惯的依赖
旧的工作习惯随着流程调整而有更新,然而却在实际执行时受到阻碍,哪怕是效率明显提高的操作办法,都不一定能够成功推进,面对各种各样有道理或没道理的质疑,会给现场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一种新方式、新技术的推行,哪怕是尝试,往往都需要通过调整工作岗位,甚至更换人员来解决,有时候不免成本高昂,因此也就意味着现场走向更良好的状态需要经历更多的挫折,准备更多的耐心。
事实上走向常态化的过程,就是逐步增强其确定性,控制其不确定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场管理流程的完善,主要负责既有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另一方面是增强资源本身的确定性,通常超出现场流程的管理范围。
这些资源主要包括现场的操作人员、操作工具、所需耗材、办公设备和耗材等,其本身的确定性有几个要素:
现场的资源,事实上并不是越多越好,人员是这样,工具也是这样。现场资源的稳定,真正的意思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人员过多除了带来协调上的困难,也可能导致工作负荷过低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工作效能感的降低,空闲人员出现在存储区或操作区所具有的隐患等;
而工具过多,一方面是维护管理更为麻烦,另一方面也要占用现场有限的空间。甚至有些管理不力的现场,可能会有工具散乱地漫及库区的问题,阻塞通道,影响操作,因此也是够用就好,多出来的,最好统一整理存放在特定区域,避免扩散。
临时调用问题
许多现场都有临时调用资源的需求,主要是由于操作压力的集中出现。比如一天中有某个时段是特别紧张的,或者一个月有几天压力很大,那么临时资源的调用,也应该有一个稳定的机制,从而避免每次调用都给现场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现场管理本身的常态化,主要指的是内容方面的完善,与现场管理流程的内涵不一样。
在现场运作早期,可能现场环境的维护不一定有一个确定的机制,那么在运行过程中就要逐步建立;
也可能现场团队的管理方式需要调整,开始逐步推行计件制、责任制等比较容易量化的管理办法,也要有一个逐步尝试并稳定的过程;
或者现场的团队建设、人员培训、轮岗机制等,通过一定时间的熟悉之后可以稳定运行。
现场的环境维护、管理方式、团队建设等内容,当然是现场管理本身必须要涵盖的。然而在现实中却并不容易建立起稳定的机制,这和运作时间的关系并不大,事实上,更多时候是与一家公司的整体制度体系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是跨出现场范围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场没有一定的主动权,某种程度上,现场管理团队本身的积极建设,还是可以有效提高现场的空间和人文环境,形成自己独特的团队文化的。
仓库运作常态化总结
仓库运作常态化,究竟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通过上面前面内容的论述,我们总结出四个方面:
1、标准的具体化和真正执行;
2、流程的完善和稳定运行;
3、现场资源配备已经稳定;
4、现场管理相关的辅助和发展性机制得到确立并相对来说运行稳定。
探讨仓库运作的常态化并非绝对的需求。
我们讨论的目的,是希望在一个现场开始运作的时候,可以明确接下来的前进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努力。
与稳定之后的单调相比,现场启动的过程,相对来说是一个有比较多变数的过程。一方面,这些变数可以给团队带来很大的激情,另一方面,这些变数也就意味着很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
本文来源于SmartWMS智慧仓储管理系统,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