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高速发展。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从无到有,迭代发展,不断进步。作为供应链人,我和许许多多的同行投身其中,有幸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个历程。
如果我们把过去二十年做个小结的话:这是我们从零到壹,把西方国家的知识理论体系、经典实践案例,移植到中国本土,通过我们自己的精心养育,最终落地开花的过程。
不论是精益生产、战略采购、约束理论,还是VMI、JIT、CPFR、S&OP、IBP……这些知识理念进入到中国后,虽然也出现过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或是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但是经过中国供应链人的实践运作,最终还是落地深根,成为了适应我们的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践和方法。
放眼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我们正处于下一个关键时期。中国的线上经济全球领先,为我们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格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各领域数字化的优化升级将全面打造中国领先全球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这不仅是中国的国运,也是我们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者的运气。
有运气当然也少不了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的数字经济始于服务领域,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这些领域的数字化已经相当成熟。
但是,数字经济如何从服务领域走向实体领域,从消费端走向制造端,实现端到端整体供应链的数字化,最终促进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就成为了上至国家政府、下至企业个人所面临并且需要回答的问题。
从单个企业的层面来看也有类似的趋势。前几年,领先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惜血本,但主要精力投入在了单点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上。
最先启动的是消费端的数字化。例如营销数字化——公域私域、会员触达、全域营销;渠道数字化——线上线下、O2O、远场近场;双中台建设——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围绕消费端的数字化转型,产生了众多的工具方法,以及相关的SaaS创业企业。
伴随着消费端数字化,流通领域也渐次开始了数字化。例如智慧物流——电子面单、RFID、TMS/LMS、物流云;自动化仓储——AGV、高密度存储、WMS/WCS。围绕物流端的数字化,让商品的流通效率大大加快。
当然,也有领先制造型企业开始着手生产端的数字化。例如智能制造——机器人、3D打印、MES;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工业视觉、工业数据湖。围绕制造端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一些全球性的灯塔工厂。
这些单点能力的建设,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里,由一些具备创新性、敢于突破的企业率先进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依然是星星之火,还不足以燎原。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深深的沟壑。
供应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好比人这个有机生物。供应链的三流构成了血肉,供应链的策略是其大脑。单点能力的发展就好比我们锻炼了胸肌而忽略了腰腹,锻炼了下肢而忽略了上肢。为了健身而健身,却忘记了我们健身的目的是为了整体的健康。
而供应链之所以被称之为链,最为关键的就是它打破了企业的部门烟囱、突破了企业的四壁围墙,通过三流进行了内外的连接。进而由链结网,产生出了单个企业所无法创造的生态价值。
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单点的技术能力突破,更要有全局架构的思想和方法。它需要我们基于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框架(一个战略架构),基于供应链数据平台和供应链算法平台(数据和算法两个驱动平台),基于智能计划、数字采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仓储、数字金融(一个供应链业务中台),到供应链控制塔(多层控制枢纽),形成一体化端到端的全局可视可控的全面数字化蓝图。
一如我们在过去二十年披荆斩棘,步履坚实地从零走到了壹。这张数字化供应链的蓝图,正期待着我们共同绘制,共同开创属于中国的数字供应链时代!
本文来源于罗戈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