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时期,供销社话题成为热点。
10月,湖北当地媒体关于“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成果”的报道,引起各方关注。不少人惊讶,供销社竟然还在!随之有欢迎支持的,也有担忧计划经济回归的。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大局下,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民营企业争相下沉农村市场的形势下,国家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的目的为何? 供销社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物流时代周刊》日前采访了全国供销农村电商合作联盟(以下简称全国供销联盟)主席任伟中和秘书长杨易融,两位多年来都致力于推动供销联盟工作,任伟中曾任青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副主任,2015年牵头发起供销联盟。我们看看大众对供销社的一些困惑,在身处其中并致力推动这一工作的人眼里,答案究竟是怎样的。
国家为什么要恢复供销社?
供销社为什么突然火了?其实,从大众层面来讲,认为的供销社消失了或火了主要来自对基层供销社关停或壮大的认知,因为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供销社的裁员关停,还是近年来供销社的重建,都是聚焦在基层供销社上。但基层供销社的大量恢复,其实不是今年或近两年发生的事儿。根据中国供销社数据,自2013年起,基层供销社数量持续增多,并且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呈正增长,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供销集团董事长杨建平表示,供销社系统总资产已达1.6万亿元。相关数据显示,至2018年年初,全国供销社超3万家,乡镇覆盖率从2012年的56%提高到95%,2020年更是增速大幅上升,全系统基层供销社已近3.8万家。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提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时指出要加快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这也是“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首次被写入一号文件。之后几年的“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多次提到了供销社。其中,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
全国供销联盟主席任伟中
任伟中表示,“二十大”对乡村工作的部署,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是把农民生产的东西销售出去,但现实中,一些电商平台把农产品销出去的同时并没让农民得到好的回报,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国家需要一个“国家队”在市场中起主流的渠道作用,对整个市场有一个引导和影响,而供销社恰有这种优势。
在任伟中看来,供销社首先有党政与企业优势。由于从中央到省市县级供销社,都是政府的直属部门,具有同级别部门的政治权限与待遇,因此具有很强的党政优势。同时,供销社又有资产、有企业,这样又有其他党政部门所没有的企业优势,这比其他任何部门或企业干事情都会更顺手。其次,供销社还有全国性与属地性优势。所谓全国性优势,就是中央有供销总社,省市县有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乡镇有企业性质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村里有供销社的业务点或领办的合作社,可谓全国供销一张网。而属地性优势,则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供销社,各级人财物都归当地党委政府管,这是非常大的政治优势和潜在优势。
供销联盟秘书长杨易融则从定位上分析了供销社与京东阿里拼多多等几家正在做下沉市场的大型民企的差别。
全国供销联盟秘书长杨易融
杨易融认为,京东做的是标准农业,从生产种植开始就重投资,整个管理和管理体系都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高,但由于投入比较大,价格也相对高,而且它主要跟大型农业基地和大型农场合作。阿里则以科技和资本力量进入低端民生市场,口碑存有争议。拼多多的低价,长期下去对中国农业基础则可能会是一种伤害。相比之下,供销社强调生产销售一体化 ,对主要基地供应商有一定的把控,有多年的品牌积累,在消费者心目中也信得过。当然,一些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往往因为无利可图而遭市场冷落,这一问题也要考虑到。因此国家有必要建立一个不以利润为主要目的,能为边远山区和广大农村送去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建立起链接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的通融渠道,以平衡物价、保护农民的利益,而供销社就是此重任的承担者。
多年来,供销社在农村建立起信用基础以及遍布全国的供销渠道。目前,供销系统拥有2个万吨级码头、11条铁路专用线、37个国家级化肥储备库,还有34.1万个基层社经营网点。其中,日用消费品网点16.9万个,农业生产资料网点11.8万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2.6万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8万个,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乡镇。与此同时,供销社的仓库基本建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或是交通枢纽,物流运营成本极低。如此丰富的渠道资源,可以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供销社七十年的发展演变
基层供销社大量恢复后,也有人担心,“国家队”越来越强大,是不是计划经济回归的信号?
历史上的供销社的确是计划经济的产物,1950年7月,中国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1954年改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计划经济年代,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种子化肥燃料,供销社几乎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也必须通过供销社才能走向全国各地。
在计划经济年代,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种子化肥燃料,供销社几乎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
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供销社的这一垄断地位才被打破。随着农村变化的日新月异,供销社由于经营机制僵化,为农服务功能不强,人员负担及债务包袱沉重,亏损不断增加,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基层供销社开始在城市逐渐消失,到2000年之后,供销社在农村也陷入沉寂,但这种消失只是基层供销社的消失,供销社系统其实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1982年,在国家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现已撤销)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199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要求抓紧组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于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顶层设计。
如今的供销社早已不是当年垄断性质的商店和物资供应点,也不再是人们购物的唯一选择,而是经过优化与变革,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环境的新模式,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主要服务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尤其是基层供销社在开展日用消费品经营、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等流通服务的基础上,还在逐步延伸开展农村寄递等生产生活服务。
新时期,供销社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主要服务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
任伟中和杨易融都强调,一定不能用纯粹的商业思维看待当下的供销社,它本质上属于集体性质,自带公益性属性和使命,职责其实更像中国邮政,会去做一些资本因为无利可图而不做的事情,因此它既是国有保障体系,又具有战略价值。如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经营店,对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持物价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乡冷链物流、智慧物流是供销社发展大趋势
供销社如今势如破竹,有业内人士认为,其未来的发展有物流、电子商务和金融三大方向。其中,城乡冷链物流、智慧物流是供销社发展大趋势。
因为随着农业生产日益专业化、区域化,农产品会出现跨地域、反季节的大流通,果蔬、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仓储运输尤其需要冷链支持。但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还不发达,冷链设施总量明显不足,产地冷库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化冷库数量偏少,低温加工配送中心不足,公路冷藏及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低等问题,导致果蔬等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0%-30%,是发达国家的5—8倍。长此以往,农产品“卖难买贵”成为困扰农业的突出难题,影响着消费者和农民利益。
因此,发展冷链既是当前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短板所在,也是今后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的潜力所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也是供销社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并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了《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建成600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200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作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总社重点将加强县以下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村实体网络,建设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村物流配送点,特别是要加大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力度,加强分级包装、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而冷链物流的建设,必将带动上、中、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上游包括冷藏车、冷藏箱及制冷机、制冷压缩机、制冷设备配件生产等企业;中游则包括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型冷链物流企业;下游主要分布于食品、医疗产品以及其他行业。
当然,壮大冷链更离不开科技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本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达到监管部门可溯源、可追查的要求,就需要加强智能分拣、全程温控等智慧冷链技术应用,这将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与冷链结合,加大视频采集、温湿感应等设备投入。
因此,供销社重焕生机,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对社会上其他企业来说,也会增添很多商机和合作机会。
总结
纵观供销社70年发展历程,曾因垄断而一度呼风唤雨,又因市场经济冲击导致经济效益逐年下滑,风雨飘摇。但斗转星移,现在,供销社正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在城乡悄然崛起,它的壮大,既不是为了恢复计划经济,也不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作为“国家队”的代表,在创造合理化利润的基础上,既保证自己发展,又身负国家使命,为加速城乡融合、振兴乡村建设、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努力。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