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内新闻频传,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追随家得宝和加拿大轮胎公司的脚步,自己租用船只以应对供应链现状, Dollar Tree等货主也不甘落后。如今全球范围内本就运力紧张、运费高涨,而下半年,欧美进入消费旺季,各零售商为了备战圣诞节、感恩节等节假日大量补库存,进口需求不减。因此,买船、租船、买码头等新闻等纷至沓来,但沃尔玛的新闻有些与众不同。
沃尔玛CEO约翰·福勒在评论公司第二季度成果时说到:“我们已经租了船,确保了三四季度的运力,并对库存量感到满意。”福勒没有提供沃尔玛租船活动的细节,但其他媒体在报道中提到,本月沃尔玛组织运输了两批53英尺集装箱。这些箱子的规格特殊,扭锁的间隔比标准集装箱更大,后部有一个卷帘门,适用于不同的堆放模式。除非吊具有一个更宽的扭锁位置,否则就需要起重带才能吊起这些箱子。
两年前沃尔玛就开始定制自己的集装箱,这些箱子专为美国物流系统设计,(此前)从未打算在亚洲和北美之间来回运输。它们长到无法装入主流集装箱船的舱位,也难以堆在甲板上。如果这些箱子真的被投入(中美之间的运输),就需要被装在舱口盖上,或使用特殊的转接架,设备成本和港口操作时间都大大增加。因此,为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建造的新的53英尺箱子多用普通货船运回,通常也只运空箱。
上图显示了今年早间,沃尔玛的一些新箱子被装在不同的Saga Welco船上。可以看出,这些箱子的堆放和捆绑方式与传统集装箱不同。目前尚不清楚沃尔玛是否租了一艘集装箱船将普通的40英尺集装箱运往美国,亦或其CEO提到的“租船”指的就是用53英尺的箱子,正在用新的集装箱运货。
Worldcargo据此声称,不必夸大沃尔玛租船运货的新闻,沃尔玛和其他使用53英尺集装箱的运营商有现成的供应链。但小编认为,航运市场的形势要严峻得多,我们需要从集装箱和租船市场两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沃尔玛等欧美大货主主要从中国进口货物和集装箱,全世界超96%的干箱都由中国制造。另一方面,中国到欧美干线运输主要使用40英尺干箱,据《中国集装箱行业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一箱难求”的正是该种箱型,饶是制造商开足马力,也只是杯水车薪。包括沃尔玛在内的诸多美国货主选择53英尺的集装箱的另一原因是,该箱型被广泛用于北美的公路与铁路运输,属于多式联运集装箱。从国外进口的20、40英尺的集装箱货物可能先转到53英尺的集装箱,再运向终点。
不过这些53英尺的箱子也是由中国制造的。如今供应链过于紧张,美国港口的拥堵状况屡创历史纪录,航运公司纷纷将运力投诸于中国到美西的航线上,它们更青睐费率高的重箱而非空箱,瞩目标准尺寸的集装箱而非浪费空间、更耗费时间和设备成本的53英尺大箱,在此前提下,无人对运输多式联运箱感兴趣。因此,试图争取紧俏的40英尺干箱的舱位或托运53英尺箱子,都不能满足大货主的进口需求。
另一方面,租船市场也没有转圜的余地,诸多航运巨头早就出手圈地买马,马士基CEO本月早间说,“几乎每艘漂浮的集装箱船都投入了运营,市场上已经无船可租”。近来诸多散改集、内贸转外贸的新闻也侧面反映了租船市场的现状。因此,货主很难找到集装箱船,沃尔玛运输其自有箱子使用的Saga Welco也是散货船。
问题在于,只是租用散货船运回空箱根本无法保障库存。虽然沃尔玛并未披露更多细节,但货主们唯有一条路可走,即租用散货船,另开航线,运载自己的箱子与货物。近日就有一家美国物流公司Schneider National租用一艘普通货船,载了200个53英尺的集装箱,满载货物从中国出发,绕过拥堵的洛杉矶、长滩港,靠泊美国波特兰港。
这一做法看起来很美好,却是极端市场条件下的无奈之举。小货主财力不济,大货主也从未在航运市场站稳脚跟。劳氏日报指出上世纪90年代,沃尔玛一度试图建立自己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不久便铩羽而归。既没有与船舶租售商和港口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麾下又没有谙熟航运的专业人才,更别说现今市场如此疯狂,货主租船运货绝非长久之计。
本文来源于搜航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